2018-2020科普与传播

中心根据专业特性,根据课程建设和发展需求,坚 持创新以数字化、信息化为特点的教学方式,开发了“eSmear 细胞形态学学 习考试软件系统”和“大型检验仪器虚拟化操作训练平台”;建立了“ILABMED 检验细胞形态学在线系统”,提供形态学线上教学资源及虚拟实验项目;以 Med VR 技术(软件著作权编号 04177798)为基础,建立了“临床检验仪器虚拟训 练操作平台”,帮助提高学生对各种检验仪器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建立了以乳腺 癌外泌体生物标志物发现大数据平台(软件著作权编号 2020SR0964172)为 基础的“在线生物大数据学习与课程信息化平台”,推动“组学生物信息”相关 医学检验标志物挖掘课程的实施与实训;“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 项目在已有教学改革建设基础上,整合全景 VR 仪器学教学系统与血细胞图库, 30 进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平台与资源建设。

2021年科普与传播

2021 年实验教学中心大力开展在线教学整合工作,将原有的 “eSmear 细胞形态学学习考试软件系统”和“MedVR 检验仪器虚拟 化操作训练平台”进行整合升级,形成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 具有“检验微课堂”、“检验微视频”、“检验图库”、“检验 VR”等特色 板块的 iLabMed 在线教学中心(https://ilabmed.cqmu.edu.cn), 为师生提供了内容创作更简单、资源重组更方便、教学功能更聚焦、 课程互动更便捷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平台,也为进行 VR 实景内 容、热点标记图片和微音视频融合的特色教学资源群建设提供强力支 持。 中心还大力建设虚拟实验在线教学资源,先后搭建起 2 套检验细 胞形态学在线系统(资源总量达 102845Mb,访问人数高达 2401 人 次),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在线教学服务。 不仅如此,中心在上述建设基础上拓展了建设成果的应用迭代与 升级应用,如以 Med VR(软件著作权编号 04177798)为基础推 动基于 VR 全景对象操作的《临床检验仪器学》课程内容快速创作与 一流专业课程建设,以乳腺癌外泌体生物标志物发现大数据平台(软 件著作权编号 2020SR096 4172)为基础推动在线生物大数据学习 11 社区发展与检验组学标志物挖掘相关的本科科研项目训练与实施。

2019年科普与传播

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左国伟副教授在“eSmear 医学检验形态学学习和考试系统”形 7 态学图片资源库建设成效显著,已有外周血图片资源 1100 余张,尿 沉渣 1000 余张,骨髓图片 1350 余张,免疫荧光 250 余张,免疫电 泳 800 余张。进一步丰富了检验图片库,收集了近十年卫计委临检 中心发布的医学实验室室间质评图片,并进行了详细注释和讲解。 刘明伟副教授以 Med VR 技术(已获软件著作权,04177798) 作为基础建立临床检验仪器虚拟训练操作平台,将提高学生对各种检 验仪器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满足临床实验室对检验专业学生的基本仪 器操作要求,避免了诸如传统的临床检验仪器课程教学和实验操作仍 然停留在仪器图片的展现和电路连接的初级阶段的短板。 中心已制作 18 个微课,成效突出。一批中青年师资参与教学和 讲课比赛获得了好成绩。2019 年 6 月,张晓清副教授参加重庆医科 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优秀奖”和“最佳教案奖”。8 月, 胡晶副教授先后参加了重庆市第五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第二届人卫 慕课在线课程与教学资源比赛,均获得比赛“三等奖”;黄峥兰副教 授参加了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青年教师讲课 比赛获得“优秀奖”。

2019科普与传播

中心将按照学校“进一步网络辅助教学工作方案”的要求,更加 充分地利用虚拟、多媒体、仿真等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及先进的实验 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软件和多媒体教 学课件,提高学生课余实验教学资助学习的效果。搭建高水平虚拟检 验技术实验平台。进一步扩大网络辅助教学在提升医学生自主学习能 力的应用水平。信息化资源、平台建设,人员信息化能力提升等情况。 左国伟副教授在“eSmear 医学检验形态学学习和考试系统”形 7 态学图片资源库建设成效显著,已有外周血图片资源 1100 余张,尿 沉渣 1000 余张,骨髓图片 1350 余张,免疫荧光 250 余张,免疫电 泳 800 余张。进一步丰富了检验图片库,收集了近十年卫计委临检 中心发布的医学实验室室间质评图片,并进行了详细注释和讲解。 刘明伟副教授以 Med VR 技术(已获软件著作权,04177798) 作为基础建立临床检验仪器虚拟训练操作平台,将提高学生对各种检 验仪器的熟悉和掌握程度,满足临床实验室对检验专业学生的基本仪 器操作要求,避免了诸如传统的临床检验仪器课程教学和实验操作仍 然停留在仪器图片的展现和电路连接的初级阶段的短板。 中心已制作 18 个微课,成效突出。一批中青年师资参与教学和 讲课比赛获得了好成绩。

2017科普与传播

2017 年 12 月 1 日-3 日,学院举办“第二届微流控技术与检验医学应用发展论坛”, 以“聚焦微流控技术发展,立足检验医学开发应用,着眼检验医学微流控技术人 才培养”为主题,旨在促进微流控技术与医学检验的深度结合,推动“检验医学微 流控技术”的应用开发与人才培养。盛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微流控领域先导,林炳承教授担任会议主席;重庆市丰都县县委常委、宣传 部部长米庆元同志,湖北中医药大学检验学院院长张国军教授,以及来自美国俄 亥俄州立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等国内外高校、医院、公司等百余位专家 学者与会,扩大了专业影响力。 今年本实验教学中心承办了首届川渝地区“迈克生物杯”临床检验技能比赛, 共有来自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学院、川北医学院、西南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医学院、陆军军医大学和本校的 12 支队伍,共 36 名学生参加了比赛,裁 判来自上述各校。比赛邀请了教育部医学技术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樊绮诗教 授等多位教指委专家、及国内其他高校嘉宾现场观摩,为全国性医学检验专业临 床技能比赛积累了经验。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