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改革思路

Category

一、教学改革与科学研究 

(一)教学改革申报、进展、完成等情况本年度,组织教师申报了校级项目 3 项:上线下混合式建设,打造《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金课”课程(黄峥兰副教授)、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物分析化学》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与课程思政切入点探索(易钢教授)、基于“新医科”的基本检验技术医理结合教学改革探索(张晓清副教授) 目前在研的项目 10 项,包括: 市级项目 2 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新型信息化教学平台和资源建设(张彦教授)、基于形态学网络化的实验诊断学课程建设改革(欧俐苹副教授); 校级项目 3 项:医学检验形态学网络化教学与考试系统的建设与 5 应用(左国伟副教授)、基于互联网+移动自媒体的课程系统建设研究(刘明伟副教授)、《组学技术与生物信息学》课程整合的设计与实践(谢亚均副教授); 院系级项目 5 项:《即时即地检测 POCT》实践开放性课程创新设计与教学实践(胡小蕾副教授)、加强检验专业本科学生基本检验技能的研究与实践(张晓清副教授)、依托学科专业优势、融合开源技术开创“开源技术+检验医学”双创特色教育(刘明伟副教授)、医学检验技术本科《生物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探索(易钢教授)、《临床输血检验技术》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张伶教授);本年度完成结题 4 项: 市级项目 2 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临床检验技能考核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易钢教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陈婷梅教授); 校级项目 2 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导论课程的设计与实践(唐敏教授)、《实验诊断学》实验教学的微课开发与应用(胡晶副教授)

(二)科学研究 中心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坚决贯彻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的科研管理要求,保障科研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持续促进科学研究工作开展有条不紊,确保了目标得以实现。在科研项目申报上,坚持统筹组织,群策群力。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主任统筹,分管副主任主抓,科研秘书、PI、项目负责人等协 6 同的申报组织工作体系。 本年度共组织申报科研项目 45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4项(包括重点项目 1 项,面上项目 16 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 项);重庆市科技局项目 12 项;重庆市教委项目 7 项;渝中区科委课题3项。申请获得立项 19 项:科技部重点项目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2 项;重庆市科技局项目 7 项;重庆市教委科技研究项目(含雏鹰计划项目)7 项;渝中区科技局课题1 项。立项科研项目总经费479 万元。 其中,柳满然教授“肺基质成纤维细胞促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肺内定植与休眠复苏的机制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创新科技合作)重点项目立项,是中心教师首次在科技部重点项目的申报上取得了突破。 本年度,中心教师发表科研论文 82 篇,其中SCI 论文61篇,CSCD、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21 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 件,获专利授权 3 件、软件著作权 1 件。高影响因子SCI 论文发表取得了好成绩,以中心教师谢亚均博士为第一作者、周钦教授为主要通讯作者,在国外著名学术期刊 Nature Comunnication(IF =11.8)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研究论文。


二、示范中心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学检验是一个实践操作性很强的专业,每组人数1-2人,使每个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目前一些实验课的分组学生人数较多,场地和设备还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虽然本年度更新了一些实验项目,增加了综合型实验项目,但综合型实验和设计型实验项目数仍较少、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质谱仪、生化免疫流水线等昂贵的仪器,学生无法现场直观了解和学习,需要采用虚拟实验、设备操作视频、微课等方式作为补充,目前学校“医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网站已有部分资源可以利用,并对 18 级、19 级学生开放,但资源数量不够,知识点没有完全覆盖检验专业所需。学院拟加紧建设虚拟实验室,以弥补教学不足。无临床检验技能实训中心,无法展开临床检验项目实操训练,使基础训练与临床应用之间的结合存在断层现象。教师的科研与实验教学的结合较弱,未能将教师最新的科研成果、专业新的技术发展,与实验教学充分结合。

三、下一年发展思路 

  1. 实验室管理体制需进一步优化 中心应进一步加强理顺学院与管理中心的协同关系,明确工作分工,强化学院各学科对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改革的领导地位,形成有利于推进实验教学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发挥综合效益的合理管理格局。

  2.  网络建设平台需进一步加强 中心将按照学校“进一步网络辅助教学工作方案”的要求,更加充分地利用虚拟、多媒体、仿真等现代化实验技术手段及先进的实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软件和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学生课余实验教学资助学习的效果。搭建高水平虚拟检验技术实验平台。进一步扩大网络辅助教学在提升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应用水平。

  3. 完善实验中心亚学科种类: 为建设“医学检验技术”国家级一流专业,增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临床免疫检验实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验等专业主干课程实验,进一步完善本实验教学中心的亚学科种类。

  4. 建设临床检验技能实训中心 在学校支持下,建设临床检验技能实训中心。以检验科为蓝本,建设生化与免疫学检验、微生物检验、血液学检验、体液检验等完善的检验科设置,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熟悉与了解检验科布局、日常检验项目操作、检验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实验室管理,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 12 检验项目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5. 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需进一步深入 应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经费、人事等保障机制,保证实验室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实验课题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实验教学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建立开放型、资源共享的实验室运行新体制,使实验室师资力量、实验室条件、管理经验、仪器设备得到充分利用。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中心人员的科研资源和成果的教学转化和利用,更新实验内容,开展研究创新性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中心应充分利用网络实验室开放预约和实验室管理系统,加强课程内外的拓展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创新性实验的开放式教学,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