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应用 > 实验实践 实验教学
登陆观看课程
  • 授课老师:
    李千音
  • 授课时间:
    2022-2023学年度
  • 学时:
    40
  • 学分:
    2
  • 开课教研室:
    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临床生物化学实验
主讲老师: 李千音
开课时间: 2023-09-14
浏览次数:
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实验是面对生命科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目的是提高本科生的专业实验技能。为同学们的后续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基本功筏。通过提取、分离、鉴定、层析、电泳、定量测定、实验设计等一系列实验,培养同学们实验设计、操作、结果分析的综合能力,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革兰氏染色(Gram Staining)是用来鉴别细菌的一种方法:这种染色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生物化学性质不同,可将细菌分成两类,即革兰氏阳性(Gram Positive)与革兰氏阴性(Gram Negative)。这一染色方法由丹麦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革兰于1884年所发明,最初是用来鉴别肺炎球菌与克雷白氏肺炎菌之间的关系,后推广为鉴别细菌种类的重要特性之一,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着广泛用途。

细菌染色的基本程序:涂片(干燥)→固定→染色(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1.单染色法:用一种染料将细菌和周围物体染成同一种颜色。细菌经单染色法处理后,可观察其形态、排列、大小及简单的结构,但不能显示各种细菌染色性的差异。

2.复染色法: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的方法,称为复染色法或鉴别染色法。常用的有革兰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

(1)革兰染色:本法是细菌学中最经典、最常用的染色方法。除粪便、血液等极少数标本外,绝大多数标本在分离培养之前都要进行革兰染色、镜检。

意义:

①鉴别细菌:通过革兰染色将所有细菌分为G+菌和G-菌两大类,可初步识别细菌,缩小范围,有助于进一步鉴定。甚至有时结合细菌特殊形态结构及排列方式,对病原菌可进行初步鉴定。

②选择药物参考:G+菌与G-菌对一些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

③与致病性有关: 大多G+菌的致病物质是外毒素,而G-菌大多能产生内毒素,两种致病作用不同。

(2)抗酸染色:抗酸染色也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即抗酸性细菌和非抗酸性细菌。因为临床上绝大多数病原菌为非抗酸性细菌,所以抗酸染色不作为临床上常规的细菌检查项目,只针对性用于结核病、麻风病等的细菌检查。

疑似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标本,经抗酸染色后以油镜检查,即可作出初步鉴定。若查见红色抗酸杆菌,可报告为“找到抗酸分枝杆菌”。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荧光染色:荧光染色法敏感性强,效率高而且容易观察结果,在临床细菌鉴定中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主要用于结核分枝杆菌、麻风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及痢疾志贺菌等的检测。

如痰标本涂片、固定,用荧光染料金胺0法(也称金胺0-罗丹明B法)染色,以荧光显微镜检查,在暗背景中可观察到呈金黄色荧光的菌球。

除以上所述染色方法外,用于细菌鉴定的还有鞭毛染色、异染颗粒染色等。



                                   

教学目标:                                    


                                   

考核方式:      



资料下载
暂无资料
讨论区
在线测试
暂无测试